分享一下书法培训中楷书三十六计(九)

分享
    发表于:2021-10-25 16:56  浏览量: 1118  来源: 未知
摘要:分享一下书法培训中楷书三十六计(九)

  分享一下书法培训中楷书三十六计(九)

  北朝人书,落笔峻而结体庄和,行墨涩而取势排宕.万毫齐力,故能峻;五指齐力,故能涩。分隶相通之故,原不关长史迹象的观点在担夫争道,东坡之喻上水撑船,都悟到了这一点。

  -清包世臣《安吴论书》

  按:这是包世臣关于笔法的著名文字。北朝人的字落笔峻拔,结构端庄和谐,行墨迟涩但气势舒展豪放。由于写作时可以万毫齐力,所以可以峻拔;因为写作时五指齐力,所以可以迟涩。那是因为他们处在隶八分、楷之交的时期,原来与什么形象都没有联系。而且张旭看到担夫争道,苏东坡看到上水撑船,都体会到了这峻涩的行笔要旨。

  法。

  或是他理想中的笔法和墨法,但他自己一生似乎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。何绍基云:余以横平竖直四字绳之,知其于北碑不为得髓也。

  余见六朝碑拓,行处皆留,留处皆行。凡是横直平过的地方,行处也,古人必逐渐顿挫,不使率然径去,是行处皆留;转折挑剔的地方,留处也,古人必提锋暗转,不肯笔使墨旁出,是留处皆行。

  -清包世臣《艺舟双鞠》

  按:这也是包世臣从碑拓中悟出的笔法。他辩证地谈到了行与留的问题。在他看来:横、竖画平过的地方,本来就是行笔流畅的地方,而古人必逐渐顿挫,不让笔仓促过去,这就是行笔的地方。它与前人横鳞竖勒的说法是一致的,都是说写横、竖等长笔画时,要迟涩,要缓纵,这样笔迹才能平静不浮。文字的转折点很挑剔,本来就是行笔慢的地方,古人一定要提锋暗转,不要用笔太重使墨水外涨,这就是迟留的地方。在八法颂中,这与颜真卿说:峻快如锥是一致的。

  方笔方便作正书,圆笔方便作草,但这句话比较大,正书无圆笔,则无荡逸之致;行草无方笔,则无雄强之神。

  -清·康有为《广艺舟双鞠》

  按:一般来说,写楷书适合方笔,写草适合圆笔。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。如果楷书没有圆笔,就没有超逸的韵味;如果草没有方笔,就没有强大的精神。康有为自己的楷书善用圆笔,深得石门铭纵逸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