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书法培训中古代书法家如何临帖(一)
摘要:分享书法培训中古代书法家如何临帖
分享书法培训中古代书法家如何临帖
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,极为重要的方法,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康有为说:“学书必先摹仿,不得古人形质,无以得其性情也。”可见,不但普通人需要临帖,就是历代名家,也少不了效仿古人,练上几笔。
今天,让我们通过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六位名家的墨宝,感受一下临帖的独特魅力!
一、原帖:王羲之《圣教序》
临帖:元代赵孟頫
《圣教序》,唐太宗撰文,弘福寺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刻碑,也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或《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》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》,完美再现了王羲之书法“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”的艺术特征,被书法界奉为圭臬。
王羲之《圣教序》(局部)
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《临圣教序》,书于皇庆二年(1313年)三月,赵氏时年六十岁,此帖精美流妍,遒劲潇洒,被誉为“神品”。
二、原帖:米芾《蜀素帖》
临帖:清代张照
“宋四家”之一、书法天才米芾,三十八岁时应好友林希之邀,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,在蜀素上即兴写诗八首。此帖飞扬恣肆,神采生动,变化无穷,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,成就了米氏万世不祧的书坛地位。
米芾《蜀素帖》(局部)
清代书法家张照,擅长行、楷,常为乾隆皇帝代笔,书法先后取法董其昌、颜真卿、米芾,所临《蜀素帖》,天骨开张,气魄浑厚,米书之雄,可窥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