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名帖背后那些事,据说90%的人都不知道

分享
    发表于:2021-03-25 21:02  浏览量: 6558  来源: 未知
摘要:名帖背后那些事,据说90%的人都不知道

书法是人的艺术,作者的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必然一寓其中。那些情绪在书写的当下如昙花一现、流星划空,被流动中的笔墨所承载下来,是刹那,也是永恒,千百年之后读来依然鲜活动人。下面,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书法中的那些经典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


1《兰亭序》——达观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兰亭序》——达观之情.jpg

永和九年的那个春天注定要被书法史铭记:一帮名士聚集在当时最负盛名的party上,曲水流觞、啸傲山林,王羲之在酒酣耳热之后写下千古名篇——《兰亭序》。


文章描绘了聚会的时间、地点,天气,以及当时的筵会盛况,之后兴尽悲来,笔锋一转,感慨宇宙虽大,时光易老,写到最后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,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”,遂又释然。


时逢乱世,魏晋名士笃信老庄,言行举止透着一股看淡生死的达观,只是这达观多少有点无奈。


《兰亭序》笔法精妙,字势映带,纤毫洒落间仿佛能感受到永和九年那个春天的馥郁气息,但盛名之下,学者翕然,后世临摹之作毕竟已经走了样,而原作的绝世风华已经随着帝王的痴执消迹人间了。


2《丧乱帖》——苦痛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丧乱帖》——苦痛之情2.jpg

此帖虽字迹秀美,但字里行间蕴含着莫大的悲痛之情,可谓字字泣血,“追惟酷甚,号慕催绝,痛惯心肝”,这是怎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啊!


魏晋时期,战乱频繁,人事倾轧,王羲之其时已随宗室南渡,但远在西京的祖坟却受到了摧残。 在古代,祖坟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根基,面对如此悲惨之事,王羲之怎能不临纸感哽、怆然涕下。


但即便是承受着如此巨大的悲痛,他的笔下依然被精妙的法度所包裹着。此帖写来风神飒爽,不逾规矩,心中悲痛莫名,姿态却淡然优雅。


《丧乱帖》可以说是王羲之手迹中技法最为丰富耐看的作品,抛开《兰亭序》的盛名,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“王书第一”。


3《祭侄稿》——悲愤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祭侄稿》——悲愤之情3.jpg

悲剧产生美,伟大的作品都诞生于悲剧,而这些作品又非至情至性者不能为。颜真卿的《祭侄稿》也是悲剧下诞生的作品,只不过和王羲之相比他已经撕下了优雅的外衣,将一腔心绪彻底袒露在人们面前。


在大的时代悲剧下,小人物往往命如蝼蚁, 安史之乱牵动了多少苍生血泪。颜真卿的侄子随着父亲起兵讨贼,不幸遇难,尸骨还是后来托人寻访而得的,颜真卿情不自禁下援笔成文,一气呵成。


此帖犹如一首交响乐,沉郁苍莽,开始几行尚能款款平叙,写到后来情绪渐渐翻涌,磅礴的笔势蕴含着作者的悲愤,涂改的字迹显示出作者的心乱如麻......


在这篇作品中,书法的技法已经退居其后, 重要的是心绪的表达,对逆贼的谴责,对时代直指人心的拷问,通篇不计工拙,是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流露。


4《寒食帖》——寂寥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寒食帖》——寂寥之情.jpg

苏东坡之所以能位居宋四家之首,在于他书法中任情任性的自然流露,《寒食帖》之所以是苏东坡最经典的作品,在于其情感和技法的完美结合。


人们印象中的苏大胡子是个豁达可爱的乐天派,可乐天派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,偶尔也会像林妹妹那样感时伤春,何况他当时正遭受了巨大的磨难。


来黄州后的第三个寒食节,苏东坡倚窗凭栏,变化莫测的宦情、羁旅的愁苦、伤春的情绪一起在心头杂糅,与窗外绵绵春雨情景交合在一块,诞生了这篇天下第三行书。


孤寂难堪的心情在在大小错落的字迹间倾泻,越到后半篇笔迹压得越浓重,如黑云压城,时不时拖出来的悬针用笔,犹如一声声叹息,“也拟哭途穷,死灰吹不起”,很难想象东坡也会有心如死灰的时候。


这种笔墨上的情感倾泻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愈合方式,吐尽块垒后,相信东坡又能很快切换到世俗的快乐中去,喝酒讲段子、吃东坡肉去了。 


5《张好好诗》——相思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张好好诗》——相思之情.jpg

此帖是大诗人杜牧流传下来的唯一墨迹。


可能是数量上不多,也可能书名为诗名所掩,杜牧的书法不太为人熟知,但历来的评价却不低,董其昌评价:颜柳之后,亦为名家。


唐代诗人多有风流传闻,杜牧尤甚,诗人年少时与湖州名妓张好好相识于朋友府上,一个风流多才,一个青春姣好,本应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。


无奈张好好被人收纳为妾,有缘无分,落花流水空余恨,杜牧后来忆起旧情,提笔追述了佳人昔日的无限美好,同时也惋惜旧时代女子如风花水萍般的命运。


6《珊瑚笔架帖》——喜悦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珊瑚笔架帖》——喜悦之情.jpg

米芾素来喜欢搜集字画古玩、奇珍异宝,民间有“米颠拜石”的传闻,可见其痴。


有一次,他搞到了一件宝物——珊瑚笔架,便将这件小事写了出来向朋友夸耀,笔迹欢腾恣肆,仿佛能看到他得到宝物之后的喜悦之情,末了意犹未尽,在纸上画了一个珊瑚笔架的模型。


书家的翰札中从未有过又写又画的,米芾此举创千古未有之奇,这个孩子气的举动仿佛是在告诉朋友:诺,你看,我的宝贝是这样的。


米芾此帖字型参差,大小随意排布,真正做到了他自己说的“放笔一戏空”,书家的天真烂漫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得到心爱玩具时候的心情,那种喜悦的情感是相通的。


7《韭花帖》——闲适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韭花帖》——闲适之情.jpg

昼寝乍兴,輖饥正甚。


杨凝式前一天晚上一定是熬夜了,第二天睡到大中午,醒来之后肚子饿得厉害,恰好这时候友人送来了韭花酱,就着羊肉吃真可谓是珍馐美味了,于是心情舒畅觉得人间美好。


这样一件小事就是《韭花帖》的内容,精致的笔触、舒朗的字里行间,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云淡风轻的午后,韭花正当时令,杨凝式肚子饿得正好,于是大快朵颐,且不必去管那世事纷杂、人间苟且,尽情地享受在美食和友情中。


此帖的章法营造出一种极其淡雅的感觉,对后世影响颇深。


8《化须疏》——幽默之情

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《化须疏》——幽默之情.jpg

不要以为古人都是吹胡子瞪眼的严肃模样,细心去找还是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灵魂的,比如明代的大书画家沈周。


沈周的一个朋友为没有胡须而烦恼,沈周想了个办法,让他另一个胡须茂密的朋友让一些胡须出来,粘上去,以补其不足。


这样一件开玩笑的小事,被沈周煞有其事地写成一幅书法作品,文章引经据典之乎者也,越是认真越觉得搞笑,可见哪个时代都不缺乏逗比。


沈周的书法取法黄山谷,长枪大戟,法度森严,与幽默轻松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反差对比。


以上便是今日有关书法名帖背后的故事,更多相关干货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“六品书画课堂”公众号!

六品书画课堂公众号.jpg

相关内容:

故宫苏东坡大展都快结束了,你还不知道谁是宋四家的第一把交椅?

明星写书法,到底是作秀还是在传承?